发布日期:2023-08-25 11:13:54

门前有庙好不好门前有庙这样的民俗文化怎么保护和传承

本文目录

  1. 古代庙前和庙后池子干什么用的?
  2. 泥阳铁佛寺来历?
  3. 房子住在寺庙旁边好吗?
  4. 白圭庙的由来?
  5. 关爷庙来历?

古代庙前和庙后池子干什么用的?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水要求的:藏风得水。也可以解释为:前有照后又靠,或背山面水。 也就是说,在寺庙、祠堂等建筑中,要尽量选择背后靠山、门前有水的地方,如果门前距离水源较远,就要挖水潭、水渠、水塘等弥补 然后现代寺庙还有一些许愿池 放生池之类的讲究 古代则是没有的 放生池直接就是小溪那些地方放生 还有就是寺庙取水 从寺前或者寺后的池塘里直接打水

泥阳铁佛寺来历?

        徽县泥阳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

        泥阳镇因位于泥谷水之阳而得名,泥阳铁佛寺则因寺存铁头泥身佛像而有名。铁佛寺位于泥阳镇杜坪堡子山东麓,为明代民间修建寺院,与福兴寺、店村普照寺齐名。

        寺庙有关史料记载为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僧人昆仲禅师修建。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979年)比丘尼愿莲积极吸收女众出家,壮大道场,将寺庙起名为“铁骨寺”以激励僧尼铁骨心肠刻意修行而不动摇。 因“骨”与“姑”谐音,又含“铁心修行尼姑”之意。拒《庐山小志》载:“铁骨寺”亦名“铁骨庵”。公元979年,愿莲在白龙桥上,望着清泉和莲花峰而开悟,写下“云生功成就”,愿莲花传真禅“的偈句,隐示了僧尼修行应不拘外相,禅在内心的功法,并题曰:“凤翕虎降白龙泉,鹿鹤龟伏十八弯,预章已见匡庐面,吊桥目前得峰山,沙滩溪流明指点,低头空过一洞天。”这首偈语把愿莲开悟时莲花峰下的竹泉奇景,凤鸾鹤鹿,虎降龟伏的一派佛门胜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明代高僧释憨山德清大师在隆庆末年曾到过铁骨庵,并写下《过铁佛庵赠邹尔瞻给谏》诗一首,诗中写到“江上青山水断春,门前流水净无尘,开门忽见庵中主,恰是金刚不坏身。“庵”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庙,大多指信佛出家的女子居住的地方,由此可见,“铁骨寺”向有僧尼住持。万历年间(1573-1691年)庵中僧尼铸下了高达六尺的一尊铁佛,由此以后,铁骨庵改“铁佛寺”。

房子住在寺庙旁边好吗?

在风水学上,寺庙本身就是“镇物”,可以镇煞,此非民居所能。阴阳平衡中的居住区中加上一个阴气很重的项目(寺庙等祭祀性建筑),在风水场气上产生一种破坏和失衡,长期居住是不利的。

寺庙乃孤煞之地,近寺庙的地方阴气重,附近住的人要命硬才好。而且在家门前寺庙皆有神灵,不能超生的灵体都会集中在寺庙附近,希望借神灵的灵气超生,对附近的生人当然有影响了。最好是搬走,或是在门口种一排竹子挡住阴气。

传统的风水择宅经验认为凡是寺庙、教堂的近距离范围部不适合居住,无论前后左右。其实,家宅靠近寺庙的综合利弊,不能盲从于某些古训,片面地一概作出凶相定论。

部分风水古籍之所以认定住宅靠近寺庙不好,是因为他们相信神坛、庙宇等地阴气过重,会对居者不利。而事实上恰恰相反。

但凡是僧侣众多、香火旺盛的寺庙,只会产生平静而祥和的气场氛围,而绝无阴森之气。就像学府中往往能给人一种浓厚的书香气氛一样,那是因为校内芸芸学子所构成的整体气场环境。而寺庙中众多僧侣与世无争的修炼意境,与往来香客的种种祈福善念,久而久之便在周围形成一种祥和的气场环境。

这种气场氛围烘托下的住宅,感受到的只会是安定、宁神。近年经过市政工程修缮后,已显得格外亮丽,宛然已成为地区一景,寺内不但香烟和人气旺盛,也成了附近居民的健身休闲之地。对旁边的住宅而言,只要注意避免受寺庙飘出的烟味困扰,就只有受益而不会招损。

寺庙宗教虽能唤起人们一种独特的崇敬感,来自寺庙的灯光以及声音都会使人有一种与世俗的一切隔绝的想法,住得离寺庙太近,家人的精神却会受到影响。我们毕竟是俗世的人,寺庙是神佛的法坛,也是灵的聚集地,如此多的阴性能量集聚,这对阳性能量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寺庙也是孤寡之地,风水学认为住在它的周围不利婚嫁。以下两类寺庙就更会产生不良的气场:一是僧侣全无或人丁稀少的庙宇,人气的丧失令寺庙显得格外凄凉,阴森之气随之产生;二是破损荒废的庙宇,处于这种破败气场环境下的周边住宅,自然不会有好风水可言。

白圭庙的由来?

白圭庙为驻马店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圭庙,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相传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领部落族人沿黄河中下游东迁,建都于陈(即今河南淮阳)。后南游至古蔡时,夜梦仙女带他飞到古蔡东方三十余里处。只见此处蓍草丛生,灵龟发光,犹如人间仙境。伏羲随梦境寻至此地,果见蓍草茂盛,灵龟出没。蓍草一根百茎,叶绿花紫,异香沁人心脾,“夜晚观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龟守之”。白色灵龟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视之为神地,就运用蓍草之茎与白龟之甲在此始创先天八卦,肇启华夏文明,遂名此地为蔡。后人为感念伏羲,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后又称白圭庙,又名白龟庙。

白龟庙,始建于汉代,宋时称羲皇城,明时称羲和寨。当时内建有占地6万平方米的一庙一城。其寨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200米,四面各建有城门,双道护城河。白龟庙庙门向南,门前有玉带河,桥头立有“蓍台”石坊。向北正中,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伏羲大殿,后有三皇阁,阁西有垂花门通蓍草园,园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羲皇城历代多次遭受破坏,现存庙内部分古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修,1985年,上蔡县人民政府进行了修缮,2004年,由当地居民引资重修了白圭庙,改名为伏羲祠。祠内现有伏羲殿三间,伏羲大殿前蓍草园一圃,龙王殿三间,禅房九间,东厢房三间,西侧有伏羲画卦亭一座。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画卦亭建于高2米的八角形砖台之上,亭为八角攒尖琉璃瓦顶,青石圆柱,分立于八角砖砌台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离、坎、兑”八字,象征八卦。亭门南开,两侧有青石条框上刻有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亭旁刻有东汉蔡邕题写的“伏羲画卦碑”一通。遗存至今的蓍草,历数千年盛而不衰。民间传说蓍草可驱凶避邪,招祥纳福,盖尸防腐,医治沉疴杂疾。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把蓍草列为药中上品,世称祥瑞神草。

白圭庙庙会起源于明代,是豫南当数首屈的一大古庙会。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5日的庙会期间,戏演连场,昼夜不息。各类货行划市成街,连绵数里。四邻诸省的商贾云集于此,入庙祭拜的香客如潮,上会人数逾十万之众。历年的每月初一、十五日,均有善男信女群集朝圣拜祖,连年不辍。2008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爷庙来历?

从前,在本溪湖旁边,曾经有一座关帝庙,据传说,这座庙还有个来历。

本溪湖附近以前并没有人家的,到了明朝时期有个姓蔡的人来到了这里,看这个地方风水好,应该是块儿宝地,于是就在这里安家立业,后来从外地陆陆续续又搬来一些杂姓人家,这个地方取名叫大普村。

老蔡家房子后面是祖坟,房子前面有个池塘,池塘边有一家别人开的小客店,那时候有个南方人来关外山里寻宝,就住在那个小客店里,一天半夜,南方人起来去茅厕,发现池塘里有东西闪闪发光,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七朵荷花,每朵荷花下面都有一顶乌纱帽,南方人识天文地理,会看风水,他知道这七顶乌纱帽说明蔡家一辈能出一个做官的,当时蔡家已经是官宦人家,有权有势,南方人想,这池塘里的宝迟早要被蔡家发现的,到时候蔡家一定会把池塘保护起来,那样他就取不到宝了。

为了得宝,南方人想了一个计谋,他了解到蔡家要去二道改人情,就在那一天,他把一个红盒子装上关公铜像,扔在去二道的路上,蔡家人捡到铜像,认为这是天赐的,于是便拿回来放在池塘边,南方人就对蔡家人说,应该在池塘上盖一座关帝庙,关公会保佑蔡家辈辈兴旺,蔡家答应了,这个活是南方人领工干的,他原来想把池水淘干好取宝,可是结果水怎么也淘不干,后来发现,池塘里有许多泉眼,老往外冒水,南方人叫人用二百多口大锅,把泉眼给扣上,这才盖起关帝庙,庙就在蔡家门前,地气被压住,风水破了,南方人便偷偷地把宝取走,从此,蔡家就逐渐衰落了。

  • 门前有庙好不好门前有庙这样的民俗文化怎么保护和传承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