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7 00:49:5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本文目录

  1. 不识庐山夜静春山空真面目是谁的诗?
  2. 不识庐山真面目白居易?
  3. 不识庐山真面目镇定自若是什么意思?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夜静春山空真面目是谁的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苏轼的诗句。苏轼在游览庐山西琳寺的时候,写了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哲学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流传千古!

不识庐山真面目白居易?

这首诗不是白居易写的,是苏轼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这是北宋诗人苏轼十分有名的一首哲理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并非单纯直露的说理,而是将哲理全部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

当你横着去看庐山时,只见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绵延不绝;当你侧着去看庐山时,则峰峦起伏,

奇山突起,耸入云端。而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所看到的山色与气势又各不相同。

诗人由此生出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呀。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进一步延伸出来,它其实也是启迪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身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难免有一定片面性。只有摆脱一己的狭隘,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苏轼以哲人的眼光歌咏庐山,在以隽永的哲理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激发起了人们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景伟观的深深好奇。

而庐山,也真正当得起“匡庐奇秀甲天下”这七个字。

庐山,古称南障山,又称匡山、匡庐、牯岭、梨山等,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南,是一座集文化、宗教、政治于一体的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镇定自若是什么意思?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镇定自若是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就像两个人下棋一样,当事人只站在自己立场看,利害得失考虑的太多,反而看不清问题;而旁边观看的人则是看得全面、清楚,正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一样,我们看事物要打破常规,要全面的了解,才能知道事物的全貌。

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身处在庐山之中。比喻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参见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