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5 18:06:32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2、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速看!

3、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4、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全(是真的全)

  【导语】高效率地进行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复习,分类整理知识点很重要,®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一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2.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6、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7、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8、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10、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三;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4.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四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5.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五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XX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XX。在减数XX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XX两次。减数XX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XX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XX。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XX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6.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六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高中生物必修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数目不相同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与RNA的区别: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22、脂质: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不同点比较:

  相同点比较: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1)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

  (2)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5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分裂期: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同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61、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注:知识点较琐细,以下内容若有误,欢迎老师和同学留言指正。

  生物好教师汇聚国内一线初高中生物教师,每天提供生物知识总结、学习技巧、中高考资讯、学科资源。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命的物质基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2.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5、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11、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2、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3、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14、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15、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3.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4.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⑵、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⑶、过敏源: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XX、奎宁等。

  ⑷、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⑸、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别:

  过敏反应(免役功能过高)体液免疫反应

  激发因素过敏源抗原

  反应时机第二次接触过敏源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血清、组织XX、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细胞释放组织XX引发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

  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5.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太太太太太太全了啊,怎么证明全呢?全文朗读需要39分钟诶!(偷偷告诉你,本高四狗把我本子翻烂了才总结这么多的)

  话不多说,上货。

  细胞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存和繁殖的?寄主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复制。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导致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还侵染其他细胞。病毒类型:正粘病毒(流感病毒) SARS 骨髓灰质炎病毒 艾滋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单链RNA 2疱疹病毒 T偶数噬菌体 腺病毒-双链DNA 细胞质基质又称细胞溶胶

  因为细胞可以完成一整套生命活动,所以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不用转动粗准焦螺旋,直接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3.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当观察细胞时,若颜色较浅,应调暗,以增加对比度。

  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举例:1生命体运动离不开肌细胞2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祖坟有规律的结合而成的整体。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3器官:器官是不用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4系统:是指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5个体:个体是指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命体。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8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9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病毒不是生命 大肠杆菌有鞭毛 判断细菌的方法:凡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 霉菌是真核生物

  发菜属于蓝藻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补: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罗伯特虎克)他观察了软木塞切片(死细胞),从而发现了细胞。列文虎克是魔镜技师,在世纪就观察细胞,但是没有发表和思考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施莱登和施旺认为细胞的产生是通过非生命物质结晶产生的,而后来的科学家发现是通过分裂产生的。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体现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有些器官含量最高的并不是蛋白质,比如说果实里含量最高的可能是糖类。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但含量相差很大,这从元素层面上反映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学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设错)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克每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克每毫升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同斐林试剂的甲液,毕业为质量浓度为0.01克每毫升的硫酸铜溶液。)热水浴温度50到65℃。检测脂肪的实验中,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浮色。双缩脲试剂使用时a液一毫升,b液四滴

  蛋白质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 约20种,为什么是约呢?有八种必需氨基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婴儿有九种必须氨基酸,多一个组氨酸。

  蛋白质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具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此外,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肽链条数m2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3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就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在食盐的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兑水稀释后,你会发现絮状物消失,在上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盐析),但是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原因是高危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摘取了第一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桂冠。

  蛋白质因氨基和羧基而呈现两性,同时,也因此即可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注意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的不同,水解产物是氨基酸(彻底水解),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核酸 : 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区别在于五碳糖的不同DNA含有的是脱氧核糖,RNA含有的是核糖注: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DNA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也不溶于酒精,据此可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酒精来分离和提纯DN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现配现用。

  步骤1制片2水解3冲洗4染色5观察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8%。冲洗涂片时冲洗十秒钟。水解时保温五分钟。 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注意主要二字: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设错)

  DNA大多数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主要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与碱基相连的碳为一号碳,与磷酸相连的碳为五号碳。 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设错最多) 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不同,实际上是这些个体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二糖和多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利用

  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红糖,白糖,冰糖都是由蔗糖加工成的。生物体内的糖类大部分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还大量存在与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阳光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花生油菜,大豆,向日葵,松,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多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他们的种子里。

  作用:某些动脂肪除了可以储存大量能量外,还具有隔热保温缓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熊在冬眠前大量取食获得的营养有相当大的部分转化成脂肪储存既可以御寒,也供给冬眠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磷脂是构成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饮食中如果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为什么等量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利用的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糖类来提供,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备能源,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虽然糖类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已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储存时所占的体积相当于同等质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四倍左右,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和糖类均为能源物质,但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建立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细胞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些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无机盐的作用:1.生物体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正常渗透压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观察未染色的细胞时,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气泡是光亮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细胞膜,但是能观察到有界限。

  制备细胞膜: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膜破裂后用差速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占百分之五十,蛋白质占百分之四十,糖类占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该特性主要取决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但与磷脂双分子层也有关。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 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

  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如图: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人的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左右,白细胞9到十三天,血小板八到九天。

  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三个方式: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胞间连丝)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来自线粒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内质网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飞翔鸟类,运动员运动需要大量能量,所以飞行鸟类的胸腔细胞中,运动员的中肌细胞线粒体多。同样道理,新生细胞的生命活动比衰老细胞病变细胞旺盛,所以线粒体多。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某些蛋白质是由细胞器中的基因编码,另一些由核基因编码。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比如醋酸菌。动物细胞中不一定有线粒体如蛔虫的细胞。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也是突触小泡的来源

  ⑸.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液泡是单层膜结构,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或病毒,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有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线粒体的形状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和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观察叶绿体时取材: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保卫细胞有叶绿体。

  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初步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油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溶酶体内的蛋白质同样的。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直接相连。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核心地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膜内的事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溶酶体的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如经过修饰等,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注意穿过核孔不算穿过细胞膜

  硅肺: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部功能受损。

  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过程中起控制作用,例如细胞核内贮存的遗传物质携带者遗传信息,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每个细胞的细胞核不一定都只有一个。 如草履虫由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遗传有关、。肌细胞有上百个细胞核。核膜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组成染色体的蛋白叫组蛋白。 细胞既是生命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边界,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调控作用。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的细胞壁为纤维素纤维交织成的网状结构,强度较大有效限制细胞的膨胀。而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有限,渗透压大小有限无法破坏细胞壁。”

  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在一侧滴入清水,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是清水中。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相同作物,地力就会下降,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生物膜的探究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出脂质,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有GHONP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提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1970年科学家所做的人鼠细胞杂交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结构基础是磷脂分子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糖被是由部分糖蛋白构成的,而受体是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糖蛋白。

  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其他生物膜结构几乎没有糖蛋白。

  细胞膜太薄了,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19世纪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学者们只好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进行研究

  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的异同:这两种结构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流动镶嵌模型提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横跨整个脂双层,有些全部或部分进入脂双层,有些则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表面,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等小分子,苯(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统称被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的意义在于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甘油经自由扩散后会引起自动复原。原理:甘油通过自动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后,最终导致膜的内外甘油浓度一致,但是细胞内含有其他溶质,总浓度比外部浓度高,从外界吸水复原(硝酸钾是通过主动运输将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吸收入细胞,从而引起复原)

  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什么作用?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这属于人体的防御功能,并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遗传病囊性纤维病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跨膜运输,1996年研究人员发现肺部细胞外侧钠离子聚集会使肺易受细菌伤害。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组成细胞膜的分子的流动性也会相应降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也会因有关酶的活性降低而受到抑制,这些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肾小管集合管)和离子通道蛋白。

  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毕希纳从细胞中提取到了酿酶。萨姆纳将其提纯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能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用丙酮提取的)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两个特点,即还原反应前后自身不改变,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除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外,酶还有三个特性即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专一性体现在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中起作用的,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样,唾液的ph为6.2到7.4胃液的ph为0.9到1.5,小肠液的ph为7.6,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

  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强酸,强碱,高温等剧烈条件都会影响到蛋白质的结构,所以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探究ph对酶的影响时,不用淀粉。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时不用过氧化氢。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到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到50℃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到8.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大多在4.5到6.5之间。0℃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零到四4℃下保存。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实验题会考)

  新宰的畜禽的肉过一段时间再煮,反而更加鲜嫩,与溶酶体有关。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ATP其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每摩尔30.54kj,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一个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元素CHONP。含量少转化快

  ADP转化为ATP需要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该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而在植物体内,还有光合作用。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100米200米跑步主要由ATP直接供能和磷酸肌酸供能,400米800米跑步主要有无氧呼吸供能,长跑主要由有氧呼吸功能,只有ATP能直接给肌肉功能。 酶催化与ATP无必然联系(设错)

  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能才能被细胞利用。(ATP是生物界共有的机制)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重铬酸钾会与酒精发生反应,而不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同化作用包括: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 异化作用: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阶段: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4[H]为4NADH)

  2.阶段: 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 (2ATP)(20[H]为16NADH和NADPH) 3.阶段: 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这里的[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一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或者是:C6H12O6—→2C3H6O3+能量

  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其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生成2molATP,无氧呼吸接下来的反应不产生ATP 有氧:34ATP 无2ATP

  在有氧呼吸中,油料种子是个例外,他的呼吸熵小于1,原因:有氧呼吸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有脂质。氧气用于氧化脂质

  人体细胞产生水的活动答题时不能简单的答有氧呼吸,而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无氧呼吸对生物体的有利方面:生物体或部分组织器官在缺氧的条件下,无氧呼吸作为有氧呼吸的补充,是生物的适应性表现。

  人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酒精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所以稻田要定期排水。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即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菌的繁殖,从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提倡慢跑就是防止乳酸积累导致的肌肉酸胀乏力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其他的植物如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谷氨酸棒状杆菌为需氧型

  ATP的水解过程伴随着_____吸能____反应,该过程中会_____利用____水。ATP的合成过程伴随着____放能_____反应,该过程中会____生成_____水。

  叶绿素提取: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也可用95%的乙醇代替,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层析液(由二十份在60摄氏度到90摄氏度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两份丙酮和一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代替)

  层析液沿滤纸条边缘扩散较快,剪去两个角,可以增加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的距离,从而得到比较整齐的色素带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处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含量约占3/4,类胡萝卜素含量约1/4。自下而上依次为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黄素:黄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宽度由大到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叶绿体组成元素:CHONP,叶黄素:CHO 胡萝卜素CH(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统称类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

  红光又有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有助于有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绿光及黄光则大多被叶子所反射或透过,很少被利用。 可见光波长为390nm到760nm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恩格尔曼的实验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 结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棉临时切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 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植物体的色素还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普利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英格豪斯发现他的实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成功。梅耶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她让叶片一半曝光以另一片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些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卡尔文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循环称为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糖类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件要有光,还需要有多种酶的参与。

  总方程式CO2+H2O(光照、酶、叶绿体)→(CH2O)+O2 反应过程中的[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二

  ADP+Pi(光能,酶)→ATP 暗反应(新称碳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C5→(酶)2C3

  2C3+4([H])→(CH2O)+C5+H2O ATP(酶)→ADP+Pi

  ADP+Pi(光能,酶)→ATP 暗反应(新称碳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C5→(酶)2C3

  2C3+4([H])→(CH2O)+C5+H2O ATP(酶)→ADP+Pi

  反应过程中光能转化成电子能再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换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反应过程中C5:C3在稳定条件下恒等于1:2。 叶绿体所在位置为类囊体薄膜上 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下降会导致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效率下降。

  使植物正常生长,应该提供适宜并且适宜的温度,光照,无机盐,水分。

  过高或过低光照强度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光照强度过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不利用物质积累。光照强度过高可破坏相关色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的活性。

  应根据一天的光照强度的变化采取适时补光,或者遮阴措施以使植物更好生长

  C5不断被利用,但仍保持稳定原因: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一些C3分子经过一系列变化有形成C5。使植株更好生长。

  若在当前自变量范围内未出现最适光照强度,而要探究最适光照强度,应用设置光照强度大于nklx的若干组进行实验。

  光照强时,叶绿体侧面对着光源以避免自身被灼伤,在弱光下以正面对着光源已获得较多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光照强时叶绿体分布在细胞外周,光照弱时叶绿体分布在细胞内部。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物质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粒子的吸收。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湿度。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确定小球藻中含碳的有机物出现的顺序,用碳14标记二氧化碳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在不同时间内测定小球藻中具有放射性的有机物,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卡尔文循环的整个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渗透失水而萎蔫

  缺水并不是减少光反应的底物而影响光合作用,而是导致叶片气孔关闭,阻断二氧化碳的供应而影响了光合作用。

  当谈到随温度改变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时,不能只写光合速率有关酶活性随温度上升,而是: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提高较快,而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提高较慢。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叶圆片上浮实验中,碳酸氢钠浓度过大时叶圆片不上浮,原因是碳酸氢钠浓度过高,叶圆片细胞因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解释磷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需要考虑ATP,ATP和叶绿素。

  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田中要不断施加氮肥原因大量氮元素,所以农产品的输出而丧失,需不断补充。

  如果果实的植物光合速率大,原因:家族的植物有果实,光合产物及时输出,促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甲=乙组去掉了果实光合产物不能及时输出,光合作用弱。

  探究种子呼吸方式的装置中若排除微生物干扰,应将种子消毒处理;排除物理因素干扰,应将对其灭活处理。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还原型辅酶二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磷酸基团,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物质和能量,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二者是光合作用全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硝化细菌能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称为化能合成作用,因此蓝藻和硝化细菌与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生物。 植物的午休现象:在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物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需的基本结构,如酶和核糖体所需要的结构决定的。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2、有丝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最佳时期)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有丝分裂间期可分为G1期:合成DNA和与DNA合成相关的蛋白质。 S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G2期:与细胞分裂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末期。核膜,核仁再间期消失,末期重建。中心体间期倍增,前期移向两极。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二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细胞核大小成比例,所以像草履虫这样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以保持正常的核质之比。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这会因为洋葱品种室温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剪取洋葱根尖2到3mm立即装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一比一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三到五分钟,目的是使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在玻璃皿中染色,他俩都是碱性燃料。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注意分散和分离不同。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专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而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和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

  全能性(由大到小):受精卵、低程度分化了的细胞(各种干细胞,植物分化组织)、生殖细胞(植物卵细胞大于花药)、高度分化的细胞。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需要在立体条件下体现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具有很多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他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集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紫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例如水在电离辐射下便会产生自由基,产生的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一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是蛋白质活性下降至使细胞衰老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节,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缩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奢侈基因:在特别细胞类型中大量(通常)表达并编码特殊功能产物的基因。如表皮的角蛋白基因、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基因和肌球蛋白基因、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基因等。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的寿命主要与细胞功能有关。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生物细胞生命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不仅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受机体控制进行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对人体有健康危害不大,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容易扩散和转移,严重威胁生命。

  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粘着性显著降低,也有一些蛋白质增加,如甲胎蛋白

  致癌因子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e肉瘤病毒等。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

  以上就是所有必修一要考的内容啦!感谢浏览到最后哦!以上内容一共19400余字,耗时两天,码字不易,只为你一个赞同哦!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